Fiveth's Blog

🚀The Book in 3 Sentences

过去与未来只存在于想象之中,唯一真实的只有当下。所有情感也来源于建立在过去和未来的思想中,只要有快乐,就一定会有痛苦,任何事物都不会永恒。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专注当下,才能脱离世间苦痛,感受来源于内心宁静的喜悦。

🎨 Impressions

这本书讲述如何使内心宁静,专注当下,汲取了佛教思想的精华。

☘️ How the Book Changed Me

📒Notes

你不等于你的大脑

思维是我们的工具,但我们被思维控制了,我们认为思维就是我们本身。

作为一个观察者,思维并非我们本身,这个时候出现的情绪就会如同生理问题或者疾病一般,我们只需要看着他们。时刻问自己“此刻,内在发生了什么”,观察即可。

进入当下,允许思维的存在但不陷入思维之中。大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,但不要从大脑思维中寻找自己,不要认为他就是你。

我们思维认为的喜悦并非喜悦,那只是痛苦和欢乐的循环

我们思维认为的喜悦并非喜悦,那只是痛苦和欢乐的循环,我们一旦失去了那件事就会痛苦。真正的喜悦来自于内心的宁静,他是永恒的。

每一次欢乐的内部都隐含着痛苦的种子,这个对立面迟早会显化。

只要认同思维,痛苦就不可避免

摆脱痛苦

小我思维:认为思维就是自己

越是接受当下痛苦就越少,因为思维是建立在过去和未来之上的,思维拒绝当下,因为思考过去和未来可以让他保持控制。未来实际是不现实的,他只存在于大脑之中。

思维会批判当下,产生痛苦。不管当下情况如何,我们都应该接受他,和他共事,采取行动。把他当成盟友而不是敌人。

痛苦之身:不断让自己回忆痛苦,从痛苦中获得快感,你的思维创造出了一个悲惨人物的形象。

痛苦之身会不断创造新的痛苦,或者伤害他人。他会假装让你认为你就是他,让你认同他。

你的思维创造出了一个悲惨人物的形象,你认为他就是你(自我认同),你的大脑恐惧失去自我认同,所以会抗拒你的摆脱。

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幸福,但永远不会满足

小我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,小我思维会不断地从外在事物寻找自我认同,你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安逸。我们会不断地寻找对自己的认同感,追求名利、工作、技能,但这些实际都不是你,死亡来临时你就会知道,这些东西都不能代表你。

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幸福,我们总会有不满足的地方,然后憧憬着未来的生活,以此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。这其实是一个循环,当你真正到了想象中的未来生活的时候,你还会有不满足的地方,还会期盼未来,你永远在思维的陷阱之中,无法获得解脱以及内心的宁静。

我们都在时间里寻求拯救,但拯救并不在时间和空间上,真正的拯救就在此时此刻。

时间只是一种幻想,只有当下是真实的

当下时刻,就是你所拥有的一切。过去和未来都是思维幻想出来的,在当下时刻,唯一真实的就只有当下。思维是建立在过去和未来上的,当你在沉浸于过去和未来时,思维是最活跃的,这个时候它能最大化的控制你。当你完全专注当下时,思维就不会存在。因此,越是接受当下痛苦就越少。

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,因为他只是一种幻想。当下才是真正存在的东西。

我们的思维从过去获得身份,从未来获得希望和满足,实际两者都是幻象。

戏剧化

“大部分都有他们钟情的戏剧性事件。他们的故事就是他们的身份。他们全部的自我感都投注于戏剧性事件中。”

有时候总是会把自己想成故事里的主角,给自己想象剧情,戏剧性事件,这其实加大了小我思维,大脑更加的被思维控制。在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,我应该直面事情本质,感受当下。

#Cognition